1月4日,沈陽市約70臺出租車聚集,反映取消燃油附加費、“黑車”泛濫、“專車”搶占市場等影響收入問題。
同一天上午,浙江東陽市上百輛出租車聚集在市政府廣場門口,整齊停放“休眠”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“專車”“黑車”不過是導火索,常年居高不下的“份子錢”和行業(yè)壟斷問題,才是亟待動刀的行業(yè)痼疾。
“專車”多無運營資格
“的哥”反映的問題,大多與燃油費調整、調價方案和黑車、“專車”有關。沈陽一位出租車司機表示,生存壓力太大,“專車”、“黑車”又不斷增多,影響正規(guī)出租車司機群體收入,有關部門對其管理不力,“本來就賺得少,現(xiàn)在更沒法活。”
黑車猖獗已是出租車運營市場的老問題。以沈陽為例,有司機表示目前上千臺“黑車”搶生意,“滴滴專車”也有近一千臺,一些“的哥”的月收入從5000元降到現(xiàn)在的3000元。
據(jù)了解,“專車”大多是2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汽車,車內配有免費充電器、飲品等,司機提供全套商務禮儀服務,受到很多乘客歡迎。一些出租車司機表示,“專車”運營者很多沒有取得客運出租汽車經營資格證等。
“我們也想像‘專車’司機那樣提供人性化服務,但現(xiàn)實卻壓得我們根本沒那個心思。”出租車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,自己花21萬元從公司買了輛車,每月交了2000元“份子錢”后,到手勉強3000元。每年還要支付各種保險、使用費、維修檢查費。“這樣算下來,辛辛苦苦跑6年想回本都難。”
溫州出租車運營證從20萬飆漲到126萬
記者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多名司機表示每月一半以上收入都貢獻給了“份子錢”,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,“開8小時車自己一分錢也留不下。”
飆漲的還有出租車牌照價格。浙江溫州出租車運營證價格從20萬元到126萬元一路走高;山東出租車經營權的轉讓費已達最高50萬元。這些車標費,都被轉移到了無議價能力的“的哥”身上。
據(jù)了解,北京每名出租車司機每月需向公司上繳約4000元“份子錢”,此外還要承擔油錢及修車費用。司機坦言,為多拉活賺錢,明知“繞路”“拼客”“拒載”會讓乘客不滿,“也得厚著臉皮這么干”。
一位出租車公司管理者坦言,公司幾乎沒有任何市場風險,油費、維修、保養(yǎng)等負擔都扔給司機,“只管坐著收‘份子錢’就行”。
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王國鎮(zhèn)指出,出租車整體行業(yè)結構不合理。當前出租車公司經營方式帶有半壟斷性質:出租車行業(yè)由政府特許經營,“份子錢”由出租車公司隨意定。
■ 觀點
打破壟斷經營為司機松綁
去年以來“滴滴”“快的”誕生,“專車”服務給不少終端用戶帶來了嶄新體驗,而試水不久卻陷入“黑車”風波。
上海、南京、沈陽等多地交通部門聲明,只要提供服務的車輛和駕駛員沒有客運經營資質,都屬非法營運行為,一旦查獲將按“黑車”查處,更多地方則對其持模糊態(tài)度。專家指出,“專車”或可成為撬動傳統(tǒng)出租車管理體制改革的杠桿,倒逼傳統(tǒng)出租車行業(yè)改革,但同時應規(guī)范準入門檻,謹慎把握尺度和平衡。
國家發(fā)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認為,目前公眾乘車需求遠遠沒有被滿足,出租車及租車行業(yè)卻面臨嚴格的數(shù)量管制及單一的價格管制,禁錮行業(yè)發(fā)展。而相對固定的利益格局使市場缺乏競爭,好的經營主體和司機難以入行。
針對“份子錢”頑疾,全國多地紛紛試水動刀。武漢擬實行出租車經營權無償使用;廣州試點推行“的哥聘任制”,讓“的哥”與企業(yè)簽訂勞動合同、拿穩(wěn)定工資,每月實際上交費用可比承包制少300元到400元。
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建議,政府應放寬對車輛數(shù)量和價格的管制,允許個體進入充分競爭,同時監(jiān)督出租車經營企業(yè)財務管理透明化,做出合理定價。
(編輯:馬麗麗)